當2006年PMP逐漸在各企業間成為風潮

當時一堆人為了追求這張「黃金」證照無所不用其極

所以衍生一堆教育機構及課程

每個組織機構都說學會PMP,工作從此從黑白轉為彩色

但洗到現在,我想,已經很多人都夢醒了

現在,這些機構開始轉向敏捷

彷彿導入敏捷,就猶如大力水手吃菠菜、馬力兄弟吃星星那樣的概念

但再多的遊戲技巧、再多的便利貼

不是無法導入,否則就是完全被變形(之後我們再來談談變形)

目前在乙方工作的Jamie,發現這一個手法,也許不太能應用在以下的情境

1. 專案為甲乙雙方的開發案

試想,敏捷的主要定義,範圍為不可變動項目,而時間及成本為變動項目

各位參與過甲乙雙方專案的先進們,你覺得這樣的合約會出現嗎?

更何況還有許多軟體開發案,連範圍一開始都難以明訂

2. 高層不瞭解敏捷

老實說,當公司高層不瞭解敏捷,就我之前的經驗

一定會變成do agile

你做完一堆便利貼、一連串的「retrospective」

其實最後的只是紙上談兵,因為高層認為的價值才是價值

3. 資淺人員較多

我認為一個理想的敏捷團隊,除了以上這些干擾較少外

還是需要資深人員的比例大於資淺人員會比較好

資深人員較能解決資淺人員問題、而且評估每個item也會比較準確

 

最後,Jamie認為一個好的方法最著重的除了其手法外

而是從上而下的觀念導入

Jamie認為如何判斷一個好的敏捷組織或顧問團隊

該團隊若是先注重從上而下的教育(洗腦)、而且連使用者端都能

那樣的組織課程也許還可以聽聽

Jamie在資訊業界看到一堆談敏捷的人,其實根本沒帶過敏捷團隊

如果還是老是打高空,最後這樣一個好的方法會走向如同PMP的道路~

所以想導入敏捷嗎?先能找到一個好的敏捷Coach更重要~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agile
    全站熱搜

    Jamie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